【资治】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四举措突出资政参阅实效

发布时间:2024-03-28 来源:领导参访

  2019年至2023年,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和县(市、区)史志部门共撰写上报资政文章59篇〔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撰写25篇,县(市、区)撰写34篇〕,提交党委政府领导参阅。其中,《关于打响“中国甜食之都”品牌的建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江农村扶贫的实践启示》《内江城垣街巷及其他遗存》《关于东兴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与建议》《如何利用党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关于威远县工业文化挖掘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思考》等17篇资政文章,获市、县(市、区)主要领导批示。

  纳入目标任务。将资政文章撰写纳入年度史志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定期通报资政文章撰写情况,确保资政文章撰写质效。

  建强调研队伍。吸纳全市史志部门10余名史志专家进入史志人才库,打造优秀的史志调研专业队伍,通过集中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政辅治研究。

  注重以史为鉴。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带着现实问题到史志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总结历史的经验及教训,明白准确地提出意见建议,服务现实决策。

  贴近民生服务。关注老百姓所需、所盼、所想,资政研究的主题贴近民生,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逐渐增强资政实效。

  整合研究资源。开展校地合作,联动内江师范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术、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内江史志专家一起参与内江甜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沱灌精神等的总结提炼,提出传承弘扬建议,为内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畅通报送渠道。市、县(市、区)均通过资政专报方式报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资政报告工作涉及的分管领导,让资政报告能及时送领导参阅。资政专报《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的内江实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借鉴。

  纳入政协提案。把具备极其重大价值、操作性强的资政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协提案,通过政协渠道督促建议事项得到办理。在市政协“充分的发挥新时代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视察活动中,作关于充分的发挥新时代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有关情况汇报。

  2022年12月报送的资政专报《内江糖业历史回顾及启示》得到市委书记肯定性批示,并及时被有关部门采用。在市委市政府推动下,2023年6月18日,内江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甜食之都”称号,在“中国甜食之都”共建启动仪式暨内江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发布《内江市甜文化研究倡议书》。2023年12月,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牵头成立了内江市甜文化研究会。

  2020年8月,上报资政专报《关于明确内江城市形象定位语和形象标识(LOGO)的建议》,建议通过有奖征集方式,尽快明确内江城市形象标识(LOGO)。2023年6月,内江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内江城市形象LOGO—“内江印”,这是资政专报现实转化的成功案例。

  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第086号提案——《关于建设成渝铁路红色主题公园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并作为社情民意报省政协,获评2022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市政协就“成渝铁路红色主题公园”建设工作开展界别协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组织并且开展成渝铁路红色主题公园建设专题研究。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第106号提案——《关于建设糖业博物馆的建议》获评2023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糖业博物馆建设已纳入市发改委项目规划。

  2021年8月,内江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内江市市中区地方志研究室)向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提交史志资政报告《关于加强我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后转化为区政协十六届一次全会提案,并作大会口头发言。区委党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据此提出纪念廖恩波烈士“五个一”工程(一处纪念场所、一座雕塑、一部微电影、一首歌曲、一部川剧),现已全部完成。

  2022年10月,东兴区撰写的《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关于充分的发挥〈内江市东兴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价值,共建“‘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市东兴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收藏馆’暨‘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市东兴区史志馆’”的建议》,获市委史志研究室和东兴区委领导肯定性批示。“两馆”于2023年4月23日在内江师范学院顺利开馆。

  2023年1月,《关于威远县工业文化挖掘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思考》获威远县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其后,威远县“三威”工业文化连片区域被纳入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试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