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14 来源:节水灌溉

产品介绍

  为深入贯彻习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落实国家、省、市节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方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县域水安全。根据《承德市节水行动实施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实施节水工程,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节水体系逐渐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节水效果初步显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8%和2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4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2.0075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控制在0.3394亿立方米以内,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全方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控水资源消耗强度,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建立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用水行业取用水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全方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0年,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3.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到2020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44。

  4.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加快发展旱作农业,实现以旱补水。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

  5.加快推进农村里的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里的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条件具备时适时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

  6.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实施非农取水在线监测项目建设,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的基本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等先进节水工艺。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鼓励支持重点用水企业组织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节水和效益双赢。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节水型工业公司建设步伐。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重点用水工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50%。

  7.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通过差别水资源税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控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严格查处

  8.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在现有企业和园区推进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项目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通过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9.全方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镇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0年,力争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10.逐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城镇供水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纳入城镇考核体系。到2020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节水型社会验收标准。

  11.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城市园林绿化宜优先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公共机构要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一定得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0年,节水型公共机构建成率达到50%。

  12.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格执行洗浴、洗车、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严格高耗水服务业取水许可审批,积极推广洗车等特种行业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有条件的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13.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按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分步开展落实各项工作,通过严格用水定额与计划用水管理、提高用水计量设施安装率、推进水价机制改革、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开展节水载体建设、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加强再生水利用、提升社会节水意识等多种举措,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全面完成。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域社会节水取得显著效果,居民节水意识显著加强,到2020年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标准。

  1.深化水价改革。快速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一提一补”、“超用加价”、“终端水价”等模式。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实施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2020年底前,全方面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

  2.落实水资源税改革。及时总结评估水资源税试点改革经验,落实水资源税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水资源税差别化税率政策的贯彻执行,充分的利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刚性作用和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逐步加强水资源税征管工作。

  3.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加强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方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调查和管理。对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用水情况做统计监测。

  4.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领域、行业、产品做专项监督检查,落实计划用水跟踪机制。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鼓励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严重失信用水户开展联合惩戒。

  5.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通过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推进落实水权交易体制建设,在满足自身用水情况下,对节约出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在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时,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

  6.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鼓励社会参与开展节水设计、改造、计量和咨询等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

  7.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落实水效标识制度,强化市场监督和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树立节水先进标杆。

  为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水务局、经济开发区、发改局、财政局、编办、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体局、卫健局、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局、税务局、统计局、文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为成员的隆化县节水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主动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努力配合,主动履行所承担的职责,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积极发挥县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水宣传教育等。完善助力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的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研发技术、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有关政策,积极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加强国情水情教育,逐步将节水纳入全民宣传、中小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鼓励各相关领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