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3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
察汗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之湖”),位于张家口市尚义县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交界处,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包括湖在内的察汗淖尔湿地生态曾一度恶化。从2019年开始,尚义与商都两地共同启动察汗淖尔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
“白色之湖”如今变成了啥样子?10月中旬,笔者来到尚义县察汗淖尔湿地进行实地探访。
10月10日拍摄的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内遗鸥岛附近大片水面。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摄
“你瞅这边!七八月份时,这柱子都被淹了,水位比现在高1米多。”10月10日,尚义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军站在公园遗鸥岛的栈道上,指着眼前大片水面说。他告诉笔者,在今年湿地丰水期,管理中心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监测,测算出当时湿地水面约有2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近三年来最大的。
水多,鸟也多。吴军驱车带领笔者沿着湿地巡护路一路向北。从遗鸥岛到观鸟亭,一路上,他不时指着植被相对稀疏的地块说:“这一些地方,七八月份全都有水。这儿水浅,鸟儿最喜欢这样的地方,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你要说有多少只,那可真是数也数不清,说是上万只都不为过,鸟儿飞起来的时候,那可是遮天蔽日。”
湿地内常年没水的区域,则像一片大草原。虽已近初冬,植被枯黄,但是,在这里特别难看到成片的土地,大面积植物将湿地覆盖得严严实实。
“今年雨水多,加上这些年咱们当地采取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措施,作用已逐步显现。尤其今年,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更明显。”吴军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今年在湿地首次被发现。同时,赤嘴潜鸭、黄头鹡鸰、西伯利亚银鸥、矶鹬等也被发现,这些都是以前根本没在湿地发现过的鸟类。
据统计,目前,察汗淖尔湿地内有野生植物161种、水生底栖动物和水生浮游动物12种、鸟类141种,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的迁徙地和“加油站”。
7月29日拍摄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蓑羽鹤,在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栖息觅食的情景。河北日报通讯员武殿森摄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受干旱少雨、地表径流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察汗淖尔水面不断萎缩,湖床一度变成盐渍荒滩,生态逐步恶化。
2019年,尚义县察汗淖尔湿地生态治理修复真正开始启动。该县专门印发《尚义县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下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种植结构调整、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加快扭转察汗淖尔湿地生态恶化趋势,逐步恢复流域ECO功能。
“减少流域内地下水开采量,严控水资源利用,想办法增加察汗淖尔的补水量。”尚义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贺江介绍,该县积极做好“一减一增”两篇文章。
大营盘乡作为全县蔬菜种植最早、种植培养面积最多、距离湿地最近的乡镇,4年内,该乡6.7万亩水浇地全部被压减还为旱田。包括大营盘乡在内,尚义县先后对察汗淖尔流域内7个乡镇实施水浇地压减,共计14.9万亩,封停农用灌溉机井2000余眼。初步计算,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约1788万立方米。
今年10月初,一项被称为尚义县“小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项目设计从该县坝下地区引流地表水,通过管线输送至县城水库及水厂,用以置换原城镇集中供水所开采的地下水,投运后,每年节约地下水开采量约300万立方米。
该县还实施大青沟永久河流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完工投运后,大青沟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将通过已治理修复的16公里河道,及相应的净化程序层层净化达标后,注入察汗淖尔湿地,每年可为察汗淖尔增水60多万立方米。
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察汗淖尔2/3面积在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这些年来,尚义与商都协同治理,制定生态保护协作机制,达成6个方面20项协作内容;建立常态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合力推动察汗淖尔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系统开展。
“保护好察汗淖尔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当地水资源安全和农牧业生产,防止草原退化,缓解土地沙化、盐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尚义县委书记白建军表示,察汗淖尔湿地生态治理修复,是一个漫长的深度重塑过程。该县将继续推进与周边县的协作,规模发展药材、牧草、燕麦等高效耐旱作物,实现多元增水补水,力争察汗淖尔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首都“两区”贡献力量。(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史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