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验:成功产品的5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12-01 来源:配套硬件产品

产品介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推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让BAT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吧! 点此查看详情!

  前言:产品经理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到,XXX产品算成功吗?为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很考验产品经理对专业相关知识的深度和行业知识的广度,我也尝试梳理了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从五个维度进行简要分析(全局分析,而非竞争分析)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

  明星类产品即公司内的主力产品,关系到公司的现金流、流量、品牌、市场,一般以先入的优势占据主要市场,并后期发展为平台类产品。

  其战略意义就是将idea转变为有价值的产品,获取更多的用户(活跃用户)、更多的流量、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广的关注度,从而改变用户的生活。

  跟随式产品先期市场被占据后,但盘子足够大,其他厂商采用跟随战术(腾讯微博跟随新浪微博),以达到分一杯羹或者拖慢竞争对手节奏的目的。

  扩张性产品指内部的横向产品,一般出现在明星产品到达天花板效应后,扩展其周边产品,达到企业期待的利益增长的目的。

  战略意义快速占领蓝海市场,为公司盈利做准备(如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智能硬件领域)。

  将战略意义分解后,我们就能清楚的将产品归类,分析其在战略层面的成功与否。

  比如微信(这个被问及最多),在战略层微信无疑时成功的,从IM社交切入,后期扩展为流量汇集平台,成为了腾讯的又一个巨无霸产品(个人觉得微信属于跟随式产品,因为米聊较早,后被微信垄断),完成了公司和部门的战略使命。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腾讯微博作为跟随式产品,虽然停止运营,但是也是有其战略意义的,和新浪微博的PK中,为微信产品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很难来想象新浪微博如果一直走扩张路线,无人阻挡,那现在的微信,是否会由新浪出品,也未可知。

  需求层需求层依赖于战略层,战略层往往会找到用户的痛点,但不会做细致分解。到需求层就要战略层的简单想法落实。分析一个产品也是如此,除了看产品最后达到的效果,也要看产品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暗点和痒点,为用户所带来真正的价值。

  拿微信举例,微信解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缺少汇聚型社交app的问题,而QQ因为PC端的牵绊,导致移动互联网化不充分,幸好是被内部革了命,如果被外部革了命,真是很难来想象现在的腾讯该如何是好。

  微信满足了平台级社交产品的三个要素,即刚需、高频、全人群。人与人的交流,语音是最自然的,微信通过这一个基本功能抓住了用户的核心痛点;通过富媒体的朋友圈分享,满足了用户炫耀、窥探等人性的弱点;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满足了用户兴奋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上,满足了用户社交、自尊(分享自己的观点获取认同)的需求,都是较为高级的需求,增加了使用的粘性。

  功能&体验规划的需求和最终的功能实现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需求的规划是探索用户想要什么的过程,而功能(包含交互设计)的实现是以什么方式给用户的过程。

  前期功能是否足够简单,解决用户核心场景下的典型问题,而非大而全操作是否足够流畅,学习成本低交互体验是不是满足心智模型,不反人类UI设计是否主流,视觉体验舒适版本迭代是否足够快,保持永远的beta版本(前期垂直,后期纵向发展)是否关注用户反馈,通过C2B的方式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增加新鲜感。

  运营产品运营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说产品设计和功能开发完成后,可以依靠解决痛点、良好的UI/UE吸引早期用户,那么产品运营的丰富性则直接决定了是否能有效提升产品各种数据指标。

  由于上面的思维导图中介绍了各种运营的手段,我就不在累述,举几个简单的栗子,分析一下产品运营的成功案例。

  我们谈谈微信为什么能从众多移动互联网的IM类app中脱颖而出那?有很大一部分缘由是他继承了腾讯平台的用户关系,通过腾讯平台的能力,让用户无缝对街道微信上,转化成本是非常低的,咱们不可以否认微信产品的好,但也不能否认这种运营手段带来的利益。滴滴打车为什么能形成出行平台?大家想到的首先是补贴,对,这也是运营方式的一种。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再通过垂直业务的整合,横向去扩展别的业务,通过app的高频需求(打车)拓展其他需求(专车、顺风车等),通过品牌认知和用户心智,PK调其他竞争对手(360目前也是这种打法,泛安全类都在做)

  说了这么多,其实万变不离其宗,PM面试时考验最多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分解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使你把问题看的更加透彻、全面,抓住核心;分解问题的能力使你能从不同纬度将复杂问题拆解,变得简单化、模块化。所以任意的毛病都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不同纬度来看,单一的说产品功能不好或者交互体验不好,都是偏颇的。只要面试时候,大家把问题问清楚(问题具体化)、分解开、有理有据,肯定会无往而不利。